拼多多被“薅”千万,“薅羊毛党”来袭,惹不起,怎么办?
| |羊毛党,专指游走于互联网平台,以获取各种优惠券、现金返利为职业的群体。互联网金融、电商等平台受其毒害最深。
“羊毛党”是最难界定的一群诈骗党。但他们专门利用大量的id帐号进行刷单套利,往往是薅倒一家公司的蛀虫。
1 月 20 日凌晨,电商“网红”拼多多被曝出现重大 Bug,用户可以领取 100 元无门槛优惠券。一时间,无数羊毛党蜂拥而上,狠狠“盘”了拼多多一把。
随着事件发酵,网络上流言四起,有传言称拼多多损失 200 亿元。其实,并没有如此夸张,拼多多官方曝光被盗取的优惠券价值数千万元。
今早看到新闻,针对该事件,拼多多称目前上海警方已以“网络诈骗”的罪名立案并成立专案组,并依据“财产保全”的相关规定,对涉事订单进行批量冻结。拼多多平台正配合警方,对涉事订单进行溯源追踪,并最终依据警方的调查结果对相关订单做出依法依规处理。
此次事件引发用户的激烈讨论,有人心疼拼多多,有人谴责羊毛党,有人为没占到便宜而眼红,也有人质疑这是拼多多自导自演的一场营销。
很多商家老板看到拼多多这个新闻都很害怕,活动都不敢做了,本来还想临近春节做一波大活动,做完回家高高兴兴过春节,不过呢,现在不用怕了,今天启宝就给大家来普及下,什么是羊毛党,又该怎么预防羊毛党!!
“薅羊毛党”定义
薅羊毛,也就是拔羊毛。这个词的衍生含义一般认为起源于赵本山99年春晚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面的白云为了给老板织毛衣,利用工作之便拔羊毛织毛线,她这一行为被说成是“薅社会主义羊毛,挖社会主义墙角”,简单点说就是:占国家和人民的小便宜。
百度百科将这个词分成了两个词进行解释,一个是“薅羊毛”,一个是“羊毛党”,解释其实都差不多,就是说有这么一群人,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一些优惠活动的漏洞,然后去占便宜,而这种人在金融领域最多。其实,我觉得薅羊毛党人的出没,并不仅仅是优惠活动,而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哪里有便宜可占,哪里就有“薅羊毛党”的身影。
常见的“薅羊毛”分类
互联网平台薅羊毛党活跃,甚至已经发展出各种“薅羊毛”产业,总结起来,现在的“薅羊毛党”大概可以分为以下种类:
刷单族:利用刷单或刷号的软件,或者收集很多的用户信息,针对某一平台、某一活动进行刷单刷票刷量等的工作,从而刷取赢得平台利益的机会。
任务族:完成平台发布的指定任务获取相应的利益。这些任务可能是注册、完成问卷、绑定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获取型,薅羊毛党都只把这些任务当成一个获得利益的渠道。
黄牛族:黄牛也是薅羊毛族群中的一员,而且羊过拔毛,黄牛党利用信息获取的及时性、设备的领先性以及团体合作的力量,通常会对一些有明显热度的产品进行垄断,进而再以高价转手获取利益。
黑客族:黑客通常是利用平台安全的漏洞,直接攻克产品或平台的防护机制,进而套取大量的利益,甚至将羊毛薅光。比如经常有积分商城被黑客攻击,将一些直充型的产品兑光,套走利益后走人。也有黑客以数据为攻克目标,卖数据为获利方式。
漏研族:专门研究各个互联网平台发布的优惠活动中间存在的漏洞,进而通过破解手段去得到相应的利益。比如共享单车的红包网上也有专门的如何足不出户破解的方案,薅羊毛族通过这些破绎方式也能够获益匪浅。
据说,现在的薅羊毛党,有的有手机数10部,各个平台账号上百个,月收入少的几百块,多的甚至达到上万元不等。也难怪现在的平台管理者和运营人员有时候提“羊毛”变色了。
“羊毛党”都是怎么玩的
张三是个做童装的小电商,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到网店,推出了20元折扣券,凡是第一次购物的用户能够直接扣减。
捞偏门人员得知后会将这些折扣券抢走,然后再折价卖出去。一张20的券也许就卖几毛甚至几分钱,但是几千几万张折扣券积累下来也是不小的数字。这就是薅羊毛。
薅羊毛是根据互联网的营销活动、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高额奖励、高收益的一种方式。
羊毛党们对搜集各大网贷、电子商城、银行、实体店等各渠道的优惠促销活动、免费业务之类的信息,通过各种手段抢走这些优惠,然后以相对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物质上的实惠。
随着互联网市场进入用户存量博弈时代,加强用户挖掘,提升用户体验尤其关键。针对用户的营销、促销活动会越来越频繁,这不仅将运营岗位提升到更重要位置,也让羊毛党有了更多赚钱的机会。
比较低端的“羊毛党”一般是手动“人肉薅羊毛”,“羊毛党”吧甚至每天都有人分享各个平台的薅羊毛信息,组织者被称为“羊头”,在社交平台招募“兄弟”,针对促销骗取收益。
高级“羊毛党”会大量养卡。动态IP地址、海外服务器以及批量身份证、手机号码是其中的关键要素。购买所谓的“猫池”和“卡池”,一套可养500张卡的成套设备,市场价格大概在一万左右。一般卡商手里都会有十几套卡池。租用连上电脑装上相应软件后,就能批量注册互联网金融、电商O2O平台,薅取其中的返利套现。
对于营销来说,辛辛苦苦策划并发布一个活动,却意外的招来一大批非目标用户,或者明明也是教育良久的目标用户偏偏不按着正常规则套路走,就是要薅平台或产品的“社会主义羊毛”,带来的结果是利益损失、用户有效性下降、用户留存率受损、正常用户权益无法保障等多重悲剧。面对这些猖獗的“薅羊毛党”,真真是让人一个头两个大。
为什么“薅羊毛党”有人爱有人恨
虽然总是忙着占便宜,但薅羊毛党也不算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相反,目前的“薅羊毛党”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团队作业,甚至有专门的薅羊毛微信群、薅羊毛网站、薅羊毛APP等产品的出现,关键除了薅羊毛党队伍庞大之外,还是因为他们所薅的“羊”们有的恨他们,但也有些对他们并不讨厌甚至默许和喜欢他们的存在:
初建平台喜欢薅羊毛党:本来只有小猫三两只,这下好歹有点人气,能够扩散点影响力,被薅羊毛党占点小便宜总比去电视台或者户外一砸好几百万的广告省钱省力点。
融资平台喜欢薅羊毛党:为了数据好看,向投资人展示,也给市场注一点兴奋剂,才不管你是不是在薅投资人的羊毛呢,甚至还要主动去影响更多的薅羊毛的人来玩,因为只有这样用户量活跃量的数据才更高啊。
小品牌小产品喜欢薅羊毛党:都愿意玩免费策略、倒贴策略只想着多一点关注度和影响力了,才不在乎你来的到底是阿猫还是阿狗呢。
但是有很多企业还是拿“薅羊毛党”很头大,主要是基于羊毛党的存在容易导致以下“五失”:
运营成本失控:本来打算好预计1000人参加运营成本一人20,也就20000块,结果前仆后继的薅羊毛党组团过来,10000个就成了20万,分分钟运营成本翻倍。
数据样本失真:我给做调研的用户送2元红包,薅羊毛党一拥而上信手填答案,完全冲着红包而来,调研获得的数据真实性难以取证。
数据有效性失常:原本平台有自己的精准用户类型,比如经营参考平台的用户希望是老板,一直也靠内容把用户控制在精准范围内,结果被薅羊毛党一突袭,平台用户瞬间鱼龙混杂,有效用户难以判断。
运营公正性失信:本来想给平台粉丝来场公平公正的活动的,谁知道薅羊毛党组团刷单,排名靠前的全部是羊毛族,让其他按规则参与的用户只能暗自神伤。
平台发展失衡:一哄而上,皆为利来;一哄而散,皆为利往。薅羊毛族对于平台没有粘性,更不用提忠诚度,别的平台有利益就逐利而去,结果平台时而高峰时而低谷,用户留存率难以保障,平台发展整体失衡。
启宝也是见过几次“羊毛党”攻击的,几乎前面的“五失”都经历过,也正是有过惨痛的教训,在这些教训中也总结出了一些应对“薅羊毛党”的经验,也许不算成熟,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带给有同样困扰的朋友一些启示吧!
薅羊毛党的出没与活动制定的一定利益规则总是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规则制定期,就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充分考虑到如果存在薅羊毛党,事情会如何发展:
设置利益获取上限:比如对于一些返现返利的活动,需要考虑到一个正常的人最高能够完成的量的多少,并且设置上限,从而避免刷单造成的大量损失。比如推荐用户得红包,一个正常的人我们可能认为一天推荐的新朋友不会超过100个,那么就应该将上限设置在100,而不是上不封顶。
设置防范风险提示:比如对于抽奖投票等活动,在规定制定期就应该提出,如果有人通过刷单刷票等形式违规操作,平台有权取消其参与资格或相应奖励。以避免在后期发现刷单刷票后却只能放任不管。
提高参与门槛:比如对于调研投票有礼活动,在用户参与前有适当的筛别目标用户的题目,符合条件者才能够进一步参加,而不是所有用户一视同仁随意填写均可得到。
避免直接利益:通常情况下,红包和话费等用户直接即可获得并带走的利益是薅羊毛党的最爱,而对于优惠券或者实物奖励,前者涉及到购物使用,后者通常需要填写个人的收货信息同时还有运营中的统计分析时间,薅羊毛党的出没会相对少一点。
密切跟踪数据:为什么说营销运营者要对数据极其敏感,是因为一个对数据敏感的运营,能够从数据发展的趋势第一时间现异常,比如突然猛增的用户量,又或者突然密集起来的参与数等等,在惊喜于有效性时,也必须要对其正常性做辨别与区分。
对付“薅羊毛党”:轻则引导,重则严惩
不过即使我们做了防范,很伤感的是,有利益就有羊毛党,我们永远无法预料在哪一刻我们的一时疏漏就成就了“薅羊毛党”的狂欢。
我的建议是对于那些小打小闹的利益获取者,我们不妨就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推广带来的粉丝用户,尽量吸引他留在平台,最终转化为真正的平台用户。而对于那些通过钻平台漏洞,给平台带来极大负面效果或影响的羊毛党,该取消参与资格参与奖励的,就立即取消;该报警跟踪反查的,立即报警交由公安机关进行查处。